從 bi 到 moto @義大利達文西科學技術博物館 (攝影者:何立文)

  這是個機車的展場;即便第一台的座墊跟把手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家中的農用霸王號腳踏車,那在當年可是腳踏車中的霸主(...也還是台不折不扣的腳踏車就是了orz),但這仍是個機車的展場。

  坦白說,第一眼看到這展場時,是有那麼一個念頭:我比較想看見早期的西方腳踏車啊orz。畢竟在那年我走過義大利的幾個月前,剛接觸到Wiebe Bijker 和 Trevor Pinch關於科技社會建構論中討論早期腳踏車型態演變的經典案例,對於當時看所有社科文獻都是囫圇吞棗、一知半解的我(...雖說現在也沒有進步很多),如若可以親眼見見那些文獻中討論的實物,是很有那麼些虛榮感的。(...現在也還是無法從這種虛榮感超脫出來orz。)

  但另一方面我卻也慶幸著看到了它們,這群可愛的機車啊;畢竟那樣的展品極其難得,尤其是在東方脈絡下,更是不易看見那樣一整排的機車變遷過程,我們畢竟從沒經歷過還在腳踏車上裝馬達的年代。那樣的三角座墊跟纖細鐵質把手及支架啊,讓他們看來依舊有著腳踏車的樸實外型味道,卻又因為安上了moto的內在,而被歸類在機車群中,就這樣被擺放在隊列的最前方,誰也不知道之後怎麼著地會有一條路走向了Scooter的造型?而那樣的Scooter啊,就這樣從義大利的Vespa蔓延到了全世界,遙想二十多年前,我家也有一台偉士牌。(Vespa的歷史故事,...還是要開義大利文外掛喔揪咪。)

  霸王號腳踏車跟偉士牌機車就這樣在現代的東方被分成了科技的兩端,共存著;又匯集到了我家並排著生活。我卻不清楚原來它們也是可能有過糾結的過往,如此的型態;不過就是因為著moto,才讓它們在本質上相似又相異;也不過就是腳、馬達跟油箱的位置與錯置,就這樣形塑了人們腦中的bicycle印象,身體也無意識地被規訓出不同的行駛技能。在歷史上又是怎麼過來的呢?應該又是個STS的好題目吧,我不禁如是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ngO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