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天,偶然看到了〈請放棄正確的人生,好嗎?〉一文,理解非常不能。

  這篇文章乍看之下,感覺還OK,但總覺得越想越不對勁;不對勁到我總覺得他的思想過度簡化到一種危險及自我矛盾的境界了。我所謂簡化的意思,大概是作者以為:「找到自己後,就可以從此過著辛苦但值得的生活喔啾咪。」但我要說的是:就如同每個談過戀愛的人都會同意,告白成功後,才是磨練的開始。追求自己這種事,也是一模一樣的;一模一樣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整體來說,我大概只能同意他最後一段文字的最後半句話:「後來你會發現自己正站在一望無際的荒原,每走一步,都是辛苦,但值得細細品嘗。」

  可是除此之外,我覺得他的整篇文章立論邏輯好混亂,混亂到我都有點想哭了。因為整篇文章一開始想要強調的是這樣的意思:「我們不要服從方法或效率,那會扼殺我們的創意。我們要拋棄那些別人強加給我們的方法論,才能創造新的東西。」然後不知為何話鋒一轉說:「我們真的滿意自己的生活嗎?真的幸福嗎?請你放棄「方法論」式的生活吧,更用心的活著,專注在自己與家人,遠離焦慮與不安。 如果不去比較,有什麼好不安的?我們都沒有不同,也沒有那麼特別, 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做點事情對自己好,對身邊在意你的人好,好像這樣就足夠。」

  這裡就出現了第一個漏洞:一方面叫人不要在意別人及成規才能有創造性,一方面又叫人對身邊在意的人好就好。我不覺得這兩件事分開來看的話,有任何一件事是錯的;但拼接在一起,就覺得邏輯不太連貫,創造性跟作個好人到底有什麼關係啊啊啊啊啊,我不懂耶(抱頭)。很多有獨特創造力的藝術家,他們的個性跟好人實在不是很能聯想在一起啊。

  接著他的最後一段開頭:『請你放棄周圍給你的「正確」的人生觀,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也千萬不要比較,也不要想要模仿...』。這若回去跟「專注在自己與家人」對照著看,這就會導致了最麻煩也最矛盾的部分是:大部分人之所以會焦慮、會模仿、會比較,都是因為身邊的人有所期待,而他們希望妳對他們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去回應他們的期待啊啊啊啊啊啊(抱頭)。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這樣一種宣稱,大概只能成立在絕對不考慮他人期待的前提下來看,如果你的身旁有個在意的人的話,而且恰巧你很想對他好的話,那你的生命就絕對不會只是你的而已,或多或少,你都必須把對方的喜好、理想跟人生觀納入考量,而混成了你的人生觀啊。如果在身旁有親密的人的這種前提下,你還覺得你的人生只有你的話,我只能同情那個在你身邊的人了。基本上,我覺得這樣的愛跟一個跟蹤狂鬼祟地尾隨就自以為是地覺得這是追求的一種表現形式,沒有兩樣啊。(抱頭)

  我啊,在我周遭所遇過的人們之中,大概是最以自我為中心,也最篤信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人了吧。即便如此,我自己也知道我之所以能得以如此任性,完全是建構在勒索我父母的親情及擔憂的基礎之上,才得以如此自在的啊。我父母這輩子沒做過什麼錯事,也不應得到懲罰,但我生來的個性與抉擇有時就是會折磨他們。這種折磨原不是惡意的,但若連意識都沒意識到他們的折磨的話,就是十足的惡意了。

  的確,沒有人可以為你的人生負責,除了你自己。但是在你走投無路、流落街頭,少數會無條件挺身為你遮風擋雨、供你飯菜的人,那些人,即便你不能用自己的人生方向去回應他們的期待與愛意,也都要在肩上扛著對他們的愧疚和感激走下去啊。追求自己的路上,首先要戳破的就是跟那些王子公主的童話故事迷信一樣,是沒有從此永遠幸福快樂的;頂多就是夾雜在無數挫折歷練後的小確幸而已。而這種小確幸如果不能分享的話,那就會帶來更多的挫折跟歷練;值不值得實在又是見仁見智了。(倒)

------

  此外,我對於他說:「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文史哲的學生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們沒得比較,你不可能評論一本小說得獎的數目多於另外一本小說,就擅自決定這本小說比較好。」這一點,我也很有意見。

  ...文史哲的人,並不是沒有工作。他們的工作機會比較少、工作條件比較差、工作薪資比較低;但不代表他們沒有在工作啊。我看過太多文史哲或搞創意的人都身兼多職地非常努力地在工作,只因為他們要完成他們的夢想,而他們的夢想非常花錢。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夢想是不花錢的啊啊啊啊啊!!!!!而且也不是所有文史哲領域的人都會寫小說,有一部份文史哲的人(特別是有權力的那部分人)比理工領域的更不會用人話說故事的啊,他到底是怎麼進行這種刻板印象跟錯誤歸因的啊啊啊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ngO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