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是多變量統計的最後一堂課,同學們的期末報告,
小遲到了一下,進去時第一位同學已經報告結束了。
老師有些驚訝地看著我。
「我以為妳今天不會來了耶。」
「怎麼會?我很期待同學們的報告耶。」
「那妳等下要問問題喔。」老師笑。

相似的問題,景儀在兩週前也問過我。
「學姐,沒想到妳會旁聽到最後耶。」
「怎麼會?我覺得很好玩啊。」
不過摸著良心說,天曉得我上次覺得數學統計好玩是什麼時候了,囧。
認真地想想,這堂課吸引我的部分一向都是、也都不是知識上的理由吧。

這堂課最吸引我的地方其實是在於我可以透過參與真實地體驗了
理工與人社領域對於某些知識工具(數學統計)的截然不同使用方式。
而且,老師的授課上課方式更彰顯了其中的差異性;
凸顯了理工領域偏向了大班(數十人)演講制,
人社領域則是小班(十數人)討論制的那種差異。
因為我所參與的這堂多變量統計課程老師
是屬於那種極力想要讓所有同學發言,並被迫表現其參與姿態的老師。

雖然人社的同學們對於多變量統計仍是如臨大敵,
其中恐懼大概不下於物理系學生面對古電或古力大魔王的戰戰兢兢與厭惡。
但對我而言,每次、每次
看著那明明操著外星文的老師卻極力想跟學生們進行能互相理解的溝通時,
我就覺得超級可愛。
尤其是當課程中間還夾雜著我這樣一個異質性極高的旁聽生,
就讓這種溝通過程更顯有趣與險峻。

「妳不覺得老師有時總會千方百計想舉我熟悉的理工領域知識為例,
 或是詢問我的意見來讓我參與其中嗎?
 甚至是像今天,老師問我理工科所常用的統計軟體是什麼,
 當我說是MATLAB時,
 儘管老師murmur了『ㄏㄡ,你們理工科的都喜歡自己寫程式』之類的,
 可是也還是順便提了SPSS在操作介面上那邊可以直接修改軟體語法之類的。
 你們應該也有體會:
 老師在我進來旁聽前,跟我進來旁聽後,
 會舉的例子或說明都有了明顯地改變。
 每次當我意識到這些東西時,
 我就覺得能來上多變量是很可貴的,
 因為這對我而言是進行跨領域學習時,最珍貴的瞬間。
 那象徵著,
 即便我們的學術語言不太相同,
 即便未來在知識上也很難互相融合,
 可是,我們有互相理解的誠意,溝通的可能。
 我覺得我被接受了,連過往的我一起,或多或少。
 這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在我走過的那些路中,這也不是那麼地理所當然。」

 我這樣跟景儀說。
 而這是我的肺腑之言。
 至今我仍深深這樣覺得。

 唯一比較可惜的是,
 我之前比較沒有心力與餘裕做詳盡的田野觀察筆記吧。Orz。
 而且後來因為要準備申請國外學校的文件,也沒時間寫作業了。
 (老師對不起啊啊啊啊~~~大哭跑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ngO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