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的是一個很妙的演員。
我迷上他以後,大約有一星期都不想離開我的電腦。
每天睡覺前的狀態,大都是看著他影迷為他剪輯的MV好幾次後,還捨不得睡;
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MV。
入魔的程度,大概可以媲美小長江那時的囧況吧,
所以還是要來寫一下告白文,來告別這種狀態;
不然該用點心思的其他事,老這麼停擺著也不是辦法,orz。
曾經有人這麼評價過他:
「謝君豪屬於把自己覆滅于角色的演員,
你會念念不忘他的角色,但你會忘了他。」
(全文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d5eca0100043v.html
評論的後續:http://www.tieku.org/181505/22.html)
當有人把這話轉告謝君豪時,他只是笑:
「很高興有人這麼說我,證明他看過我演的角色,也沒有忘記我本人,
如果他忘記了我本人,根本就不會說這個話嘛。」
(全文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0cda70100arj7.html)
我覺得真的很妙;評論很妙、反應很妙。
拉据中還透露一點清高的書生酸氣,如柑橘清香。
我初次見他,不免俗地仍然是他在影視圈一戰成名的南海十三郎,
因此而迷上他。
也曾認為這演員是遇到了好作品、有了好運氣,才能有此成就;
這感覺也無可厚非,但總有股淡淡的哀傷。
因為那部戲的確是經典,經典到別說是演員自己,
就連整個影劇圈,只過個幾年也不一定能再有這樣的作品面世。
那一個浪頭已經過去,
大家只能蓄積能量,等待下一個浪頭。
但我看那部電影時,感覺非常地奧妙:
我發現我從頭到尾無論多努力,我都看不清楚演員的臉,囧。
本來我還以為是畫質或是扮相(眼鏡與後來的邋遢樣)的問題,
後來,我才發現並非如此。在看了一些他其它的作品後,
(書劍余魚同、仙劍酒劍仙、飛仙勞夫子、蘇乞兒、朱今墨等等),
我發現我會看不清演員本人的樣子,
是因為他的演技總讓他的角色光芒掩蓋了他自己本身的特質;
包括臉與本來的氣質。
若要因此來區分對我而言,他與一些其它演員最大的不同,我總覺得:
有些演員可以讓角色像月亮,自己則是太陽。
這類演員總會散發出他的自身光芒,映照著角色的面向,
讓我們總可以在觀戲時看見角色的陰晴圓缺,感受人生的悲歡離合;
我個人覺得這類型若到極致,是李立群或陳道明之流演員所形塑的一些角色。
但月亮是月亮,太陽是太陽;
不知為何,在這類表演中,你總可以分清這件事情。
你也清楚地瞭解到,是因為有太陽,所以我們才能看見月亮。
有些演員(像謝君豪)則是讓角色自己就是太陽,
你不管怎麼看,都看不清楚演員自身,也就無法看清映照的過程。
而且要是劇本夠好的話,
角色發出的光芒刺眼到總會讓人眼花(像南海十三郎),
以為同時有好幾個演員在演這角色的不同層次,不同階段,
以致於在初見南海十三郎的過程中,我一直覺得我很難為他的氣質定位,
也不止一次在想這演員在我的演員版圖中到底可以歸類為哪位的氣質。
當看他少年得志時,
我想到的是譚詠麟、黃磊、或是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中民初那段的李國修(如果黃磊願意在人間四月天讓徐志摩搞笑的話,我想會有點十三郎的少年樣XD);
當看他執著、落魄,或又冷眼看世間時,
我想到清傲、正經中又帶著些許痴笑癲狂如黃磊、張國榮、陳友等人混搭而成的形象(依正經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混成程度);
當看他聽到父親過世時的震驚與落寞,我想到的是香港演員太保的滄桑感。
這些形象是我在看這些演員時,尋找定位的主要依據與個人特質,
但當這些都同時出現在同一個角色中,我就非常混亂,
也完全看不清這演員他的自我本色。
以演員來說,有三樣天賦我覺得不可或缺,
一是皮相、二是氣質、三是演技。
有了一,可以當偶像;
有了二,可以在某一角色典型中叱吒風雲;
有了三,才能不被一、二所限,而讓自己的戲路寬廣。
我覺得謝君豪這演員對我而言之所以妙的感覺是在,
他的三總讓我想到其它人的二。
那些都是他人之所以為吃演員這行飯的天生工具,
一人有時最多也只分到一兩個,
他在南海十三郎中,倒是全都拿來使盡了;
在我見過的演員中很少有這樣的人。
以這點來說,我覺得那個評論的前半段沒說錯,他的確將自己覆滅於角色了;
除了在落幕後及演員表名單上之外,
我看南海十三郎時,很少讓謝君豪的名字浮現在我腦中,
我個人覺得這是對一個演員最大的恭維;
他讓角色比他個人還具有光芒性,即便那種光芒是靠他的技藝才有所呈現。
大約只有在比較溫和不激烈的劇本中,角色比較不發光,
或者是劇本讓角色有點前後矛盾的狀況下,
或許才有可能看見一點點屬於謝君豪本人而非角色的特質;
不過這往往是相當少數的時刻。
像是我看書劍余魚同:
在他正經時,我覺得那是余魚同;在他與駱冰調笑時,我也覺得那是余魚同;
因為無論他在做什麼,
你都可以看見這角色背後的酸氣、自我、沈重與鬱鬱寡歡。
偶爾會在他落寞、掙扎或寂寥時,
還能看見明顯憂鬱形象的典型(這在很多時候,讓我想到邱心志)。
但在余魚同跟沅芷結婚時,這種憂鬱感完全跑掉,
變成了一隻過於歡喜的呆頭鵝,呆頭鵝就呆頭鵝吧,
或許余魚同在感情順遂時真的會變成呆頭鵝也不一定。
但在拜堂時的笑容,就讓這種轉折出現了漏洞,它不憂鬱、也不呆,
而可能只是每個男生在結婚時的會心一笑。
不能說這跟之前之後的余魚同感覺完全不搭嘎,
但只有在那時,我才想到他是由謝君豪演的余魚同;
大約只有在那刻讓我可以有一點點聯想到他演的其它角色,
有一點像是酒劍仙想像自己是劍聖,初遇巫后時對她笑的樣子。
而當觀眾可以將同一演員演的不同角色連在一起,
或是可以把角色與演員平時對公眾的形象連在一起時,
也才能說得上他在角色中意識到了這個演員的存在,也才記起了這演員的名字。
(所以有些演員永遠怕鬧負面新聞,
因為當一個演員到可以讓觀眾記住他名字後,或多或少地在演戲時,
觀眾會聯想到他們平時的一些形象。
若某些演員又多是靠著平時的公眾形象氣質來幫助觀眾入戲,而非演技的話,
一旦鬧了緋聞而失去了這個依恃,
無論多好的戲,多好的角色,都可能無法再帶觀眾入戲了;
形象似水,可以載舟、亦能覆舟。)
以這點來說,我個人認為這可以作為評論中說謝君豪不容易被記起的緣由;
或者更精確來說一點,對我而言,謝君豪這名字不容易被記起的緣由。
一是他生活低調,與台灣也極少有交集,我對他本人的認識毫無特定形象可言。
二是他在戲劇中太難認了,
徹底與角色同化的多變氣質完全掩蓋掉他自己的皮相本色;
每次看他的角色我都要找一下,才能確認他演誰。
(一般的話只要看一眼演員,往往就會知道誰演誰了。
不知為何,他的角色不能說不亮眼,但就是要提醒自己是誰在演會有點累,
看太陽太久,要找背後靈,眼睛實在會花掉,囧。)
當連找他演的角色都要費一番功夫時,
實在很難從他在我過往記憶中的角色存檔裡聯想到這演員的名字。
又回到原點的,我大多只能在演員表中看見他的名字,而少在看戲時想到他;
如果我不是因為他才專心看那部戲的話XD。
題外話,我覺得這件事倒也說不上好壞。
一旦我看到某些演員的角色會常常想到這演員是誰時,
就代表這演員的演技不是流於公式化,就是已經形成特定的自我風格了。
這種演員的個性或特質凌駕在角色之上的情況,
往好處看是演員的個性可以彌補角色的不足或形成角色反差,造成效果;
像是周星馳無論演再爛的劇本,他還是星爺,
或是射鵰之東成西就,一堆大牌影星在惡搞,剛開始令人錯愕,
但過了十幾年之後,回頭看看,不可否認地,那也是經典,惡搞的經典,
我再也吃不到那樣用一整條鮪魚濃縮而成的鮪魚罐頭了,〒△〒。
壞處是當演員只有皮相,沒有氣質、演技來營造出自己的高度時,
沒有厚度的角色就會被演員技藝的程度所限而更加的平面化,
而只能做為花瓶角色之用。
回到本題,說實在話,像謝君豪這樣讓角色凌駕自身特質的演員要能被記起,
往往是他要遇到好的劇本、好的劇組、好的發揮空間,而且有持續的作品面世,
讓觀眾喜歡他的角色到要去查演員表,
然後不是觀眾在每次查時都加深了對這人的印象,
就是觀眾以他已有的知名度及演出作品來進行資訊滾雪球後,才能做到。
我想這也是他在南海十三郎後,
並沒有在短短時間內就在影視圈內的觀眾群中佔有一定知名度的原因。
他要嘛沒有在大製作或受歡迎(能見度高)的影視劇目內擔任戲份吃重的主角,
要嘛有些作品整體而言實在讓觀眾沒有耐性追,
要嘛沒有同期的大量曝光作品來增加自己的個人能見度。
這種情況到了最近幾年他把重心從香港舞台劇圈轉到了內地的影視圈,
並一連接了數部有發揮空間又有能見度的電視劇後,才有了顯著的改變。
以這推論來說,一個演員能不能被觀眾群體看見或記住,
是很受外部因素影響的。
我非常欣賞他這個演員,也欣賞他覆滅於角色的勇氣。
除了角色外,他似乎不覺得在生活中應該多提供給觀眾些什麼
來記住他這個演員;
甚至在螢幕上,他也讓角色個性凌駕於演員的自身特質。
選擇這條路的演員,也因此真的比較不容易被記住。
他們嚮往的或許不完全是觀眾的關愛與迷戀,
反而偏向了身為演員的自我追求,去成就角色,而非其他。
身為一個對這種演員感到痴迷的觀眾,
我只希望他能多接點好角色、好劇目,讓我可以更接觸他而已。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真想搭飛機去香港看他的舞台劇演出,
因為在舞台劇中,
演員跟觀眾的距離比較近(畢竟他就在你前面),
角色跟觀眾的距離比較遠(沒有太多的輔助場景讓觀眾投射),
我或許可以更因此看清他一點。
好想好想看啊! ╯┬──┬ ╯︵ (╮__△__)╮
- Jul 13 Tue 2010 18:41
【天邊】初見演員謝君豪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