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完成2008年那次的歐洲科博館之旅後,我曾受中學國文老師之邀返回母校,與學弟妹分享經歷。在結束時,被問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學姐,妳是如何來計劃行程的?」,當時我興高采烈、欲罷不能地開始說起在出發前怎麼尋找科博館的經驗及途徑。但下課後,另一個學弟來找我聊聊時,無心說了一句話:「我以為學姊是去流浪的說。」言下之意似乎是,他沒想到我是如此「有計畫」。很明顯地,在高中生,或一般人對於「流浪」的觀感,比較接近放空、漫無目的之類的狀態。

  於是這讓我開始思索起「流浪」的定義。走在那些國家中,看著經過身旁的人事跟景物,我從未覺得我不是在流浪;因為那畢竟不是我所熟悉的地方,不是我能夠自在的環境。所以,我在流浪,一直都是。但若真的這樣說來,或許我一輩子都只會流浪,因為要找到一個真正能夠歸航的港灣,在心上的那種,並不是那麼容易。

  學弟的問題對我而言,這時就變成了「有目的性」的流浪跟「沒有目的性」的流浪,究竟有何差別?

  可能是因為天生小氣兼刻薄的性格使然吧,我總覺得,無法把自己所愛列為目的地之一的流浪,有些浪費。因為每當我回想起那樣的旅程,總會感到自己走過的路途上,少了點自己的痕跡;在自己看過的東西中,映照不出自己。如果從這段旅行中不能探尋到些早已放在心上的嚮往,我就會覺得,我忘了把旅行前的自己帶出去;出了門,卻沒帶上自己。這,就真的很浪費。所以,我總愛計畫。在計畫中整理先前的自己,在旅程中遇見嶄新的自己;不斷地帶著自己去流浪,在一次又一次地積累中,製造自己與自己相遇的回憶跟愛戀。對於人生中的任何一個經歷,我都抱著這樣的心思,非常地自我中心,卻是一個人時才能擁有的專屬快樂。

  我一直在自己的人生中流浪;在那之中,充滿了我自以為是的夢想與愛戀;然而夢想前方,總是充滿著未知的荊棘。伴隨著熟悉的陌生與不安感,我總是孤身來到只有我想抵達的地方;一個人自顧自地走在想走的路上,也總自以為是地感到勇敢跟孤單。這些混亂煩雜的念頭一直跟隨著我,直到在Ironbridge遇見一張格言明信片,它如此對我說著:「Worry is like a crazy horse. It drives you busy, but gets you nowhere. (擔憂就像一匹瘋馬,它讓妳整日窮忙,卻從未帶妳到任何地方。)」我開始感到慶幸,我可以無視一切擔憂,而只是去到那些地方。

  只有在走過之後,才會了解到路上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由前人掏盡心血堆砌成的,是他們把風景帶到了我眼前。我因而希望也能把那些風景傳達給所有人,無論我們是否遇見彼此;我只是想讓大家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這些地方。

                             ~初稿寫於2009年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OWang 的頭像
    WangOWang

    尋覓.微笑.遇見.王老王

    WangO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